安阳县卫健委关于对政协第十三届安阳县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106号提案的答复
安县卫健〔2025〕43号 签发人:张进龙
是否公开:是 办理结果:B
关于对政协第十三届安阳县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106号提案的答复
尊敬的李艳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医养结合、医疗康复产业方面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县医养结合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您提出的几项针对性问题,确实在当前的医养结合、医疗康复产业方面普遍存在,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改进和完善,
一、完善政策法规,加强政策支持
1.安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医养结合方面工作,将其置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位置,纳入 “十四五” 规划,每年都要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作为年度重点工作加以推进。为确保工作高效开展,成立了以县主要领导为组长,县委编办、财政、民政、卫健、医保等多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医养结合工作领导小组,构建起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协同工作机制。县主要领导坚持每月专题研究与调研,多次主持召开联席会议,及时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难题。同时,相继印发《安阳县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安阳县关于推广“全链式” 医养结合模式的实施方案》等文件,从财政支持、医疗和养老资源调配、发展模式等层面,为医养结合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保障。
2.按照平等、自愿、有偿原则,推动养老机构与周边医疗卫生机构 100%签约合作,实现共享共赢。落实《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签约合作服务指南(试行)》,规范签约协议,提高服务质量。确定安阳县中医院作为养老服务的支持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养老服务机构的需要,配备专职医护人员,或由网格医生驻点养老服务机构开展工作或定期上门服务,做好养老服务机构老人的健康监测和管理、用药指导及协助就诊转诊等工作。
3.完善土地支持政策,优先保障接受失能老年人的医养结合项目用地需求。鼓励利用现有空闲商业用房、校舍、办公用房、培训设施及其他设施提供医养结合服务,并适用过渡期政策,五年内继续按原用途和权利类型使用土地。允许和鼓励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用于医养结合项目建设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医保定点管理。厘清医疗卫生服务和养老服务的费用支付边界,逐步将符合医疗保障范围的疾病诊治、医疗护理、医疗康复等医疗卫生服务费用,按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
4.统筹地区要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家庭病床管理办法、服务规范和上门医疗护理服务的内容、标准,相关机构要为提供上门医疗服务的医务人员设立专项薪酬项目,投保医疗责任和意外伤害保险。探索对安宁疗护、医疗康复等需要长期住院治疗且日均费用较稳定的疾病实行按床日付费,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向提供医养结合服务的定点医疗卫生机构预付部分医保资金。鼓励开发涵盖老年人预防保健、健康管理、康复、护理、意外伤害等的商业保险产品,提供多样化医养保障选择。按照全市统一安排,建立县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对接收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机构按规定给予补贴。落实有关税收优惠政策,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养结合服务。常态化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能力评估,将评估结果作为老年人享受相关补贴、接受基本养老服务的参考依据。
5.支持符合条件的社会办医养结合机构中的医疗卫生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基本公共卫生、家庭医生签约等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基本养老、家庭养老床位签约等服务。落实养老服务税费减免、资金支持、水电气价格优惠等扶持政策,对在社区提供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助餐助行等服务的养老服务机构依法落实税费减免政策。落实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政策。
二、加强人才培养,提升服务水平
1.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紧缺人才培养,将老年医学、康复、老年保健与管理、健康管理、医养照护与管理、养老服务管理、社会工作等专业人才纳入相关培训项目,纳入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紧缺人才培养计划。
2.大力开展医养结合领域培训,发挥有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作用,进一步拓宽院校培养与机构培训相结合的人才培养培训路径。鼓励为相关院校教师实践和学生实习提供医养结合服务岗位。基层卫生健康人才招聘、使用和培养等要向提供医养结合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倾斜。
3.完善医养结合相关职业人才评价制度和以技术技能价值激励为导向的薪酬分配体系。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在内部绩效分配时,对完成居家医疗服务、医养结合签约等服务较好的医务人员给予适当倾斜。支持医务人员到提供医养结合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业,以及到提供医养结合服务的养老服务机构开展服务,医养结合机构的医务人员享有与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同等的职称评定、继续教育等待遇。鼓励退休医务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开展执业或志愿服务。
三、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
1.当前市场以智能手环、紧急呼叫设备等单一功能产品为主,缺乏覆盖智能家居、远程医疗、生活服务等多场景的综合解决方案。老年人需求多元(如健康监测、社交娱乐、紧急救助),但产品同质化严重,适老化设计不足。高端康养设备依赖进口传感器、芯片,导致价格偏高;部分产品操作复杂(如多层级菜单、专业术语界面),老年人学习成本高,加剧“不敢用、不会用”现象。尽管《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明确提出发展五大类智能产品,但地方配套政策不足,企业研发动力弱,市场推广主要依赖试点项目,难以形成规模化效应。
2.开发“傻瓜式”操作设备(如语音交互、一键呼叫),结合老年人生活习惯设计(如大字体、防误触)。联合社区、养老院开展“智能产品体验日”,提供免费试用与培训。鼓励企业建立售后服务团队,解决设备故障、操作指导等问题。
3.加快《智慧康养产业促进法》立法,明确数据共享、适老化标准、财政补贴等核心条款。鼓励地方探索“康养+物业”“康养+文旅”等跨界模式,如万科物业在社区嵌入健康小屋,提供基础体检与用药指导。建立“政府-企业-社区-家庭”四方联动机制,企业提供技术、社区搭建场景、家庭传递关爱,共同跨越数字鸿沟,为医养结合领域的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四、促进跨界融合,发展特色业态
1.国家卫健委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打造“预防、治疗、康复、养老”一体化服务模式,鼓励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签约合作,推动医保报销向医养结合机构延伸。文旅部、银保监会等部门相继出台政策,支持“康养+文旅”“医养+保险”跨界融合。例如,银保监会推动长期护理保险与养老保险产品结合,文旅部发布《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标准》,规范产业准入与运营。国家发改委明确支持建设医养结合示范区,对符合条件的康养产业园区给予土地、税收优惠,并优先纳入区域重大战略规划。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药康养服务规范》,明确针灸、推拿、药膳等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中药企业开发养生茶饮、足浴包等消费品,景区推出“中医药文化体验游”,如参观药田、学习八段锦。
3.随着政策完善、技术迭代与消费升级,医养结合将呈现三大趋势:服务智能化:AI健康顾问、机器人护理员普及,降低人力成本,提升服务效率。模式轻量化:社区嵌入式微机构、家庭养老床位增多,满足“家门口养老”需求。产业生态化:形成“医疗-养老-保险-文旅-科技”五维联动格局,打造万亿级产业集群。
五、创新服务模式与资源整合,推动医养结合发展
1.各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将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国民健康、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等相关规划,深化“五医联动”,推动医疗和养老资源整合、服务衔接,完善医养结合配套支持政策。
2.大力推进远程医疗服务,依托县域医共体,建立县—乡镇—村—家庭远程医疗服务网络,将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卫生机构、医养结合机构纳入医疗联合体管理,与医疗联合体内的牵头医院、康复医院等建立双向转诊机制,实现医疗、康复、护理、养老服务资源的高效协同。
3.鼓励基层积极探索相关机构养老床位和医疗床位按需规范转换机制。充分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创新健康养老服务模式。统筹用好现有各类健康、养老服务等信息系统,加强衔接共享,推进“医、养、康、护”四位一体的现代化智慧型医养结合新模式,运用远程问诊系统、智慧监控系统、智能穿戴护理产品等,更好满足老年群体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六、加强基层能力建设,建设信息共享平台
1.“十四五”规划重点部署:明确要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科设置率达100%”,并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65岁及以上老年人实现“应签尽签”。支持符合条件的社会办医养结合机构中的医疗卫生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基本公共卫生、家庭医生签约等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基本养老、家庭养老床位签约等服务。
2.落实养老服务税费减免、资金支持、水电气价格优惠等扶持政策,对在社区提供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助餐助行等服务的养老服务机构依法落实税费减免政策。落实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政策,建设普惠型医养结合机构。
3.医疗机构掌握诊疗数据,养老机构记录生活照护信息,医保系统存储费用数据,三者互不联通,导致老年人健康档案“断层”。资源错配:区域间床位、设备、人力分布不均,如城市三甲医院康复科“一床难求”,而乡镇卫生院设备闲置率超40% 。服务断层:患者出院后,社区难以获取住院记录,导致康复计划重复制定或遗漏关键信息。通过分析区域人口结构、疾病谱、服务使用频次,可提前3年预测康复床位、慢病管理资源需求,优化资源配置。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县医养结合、医疗康复产业方面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认真吸纳您的建议,不断完善工作措施,努力打造我县医养结合、医疗康复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广大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养结合服务,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2025年7月7日
联系单位:安阳县卫生健康委员会
联系电话:6632026
联 系 人:秦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