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平台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建议提案 > 政协提案

关于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284号提案的答复

安阳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ayx.gov.cn 来源:原创 时间:2025-07-03

  安县司〔2025〕11号        签发人:杨社红

  是否公开:是            办理结果:A

  关于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284号提案的答复

  尊敬的石治国委员:

  您好,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完善我市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提案已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我市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针对提案中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我县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措施,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提案问题整改落实情况

  (一)关于人员下沉力度不足的问题

  提案中指出,部分县在职能下放过程中,未能同步实现编制和人员的下沉,导致乡镇执法队伍稳定性差、专业化水平不高。针对这一问题,我县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加强“专职专岗”落实。3月11—13日,县司法局联合县委编办对全县9个乡镇逐一进行了摸底调查,详细了解了各乡镇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人员身份构成情况及工作开展情况。调研结束后,安阳县严格按照市委组织部要求,对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了重新调配,确保专职专岗,减少兼职现象。经过整改,安阳县乡镇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共有执法人员149人,全部达到专职转岗。

  二是强化执法队伍管理。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人员调整备案制度,要求乡镇在调整执法人员时及时向司法行政部门备案。对持证不在岗和在岗未持证人员进行全面摸排,对不符合办证人员及时调出乡镇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把符合执法证办证条件、正式在编人员及时补充到队伍,并对符合办证人员第一时间安排证件办理,确保执法队伍的稳定性。加强对全县执法证件的管理,规范执法证件的办理、发放、使用、注销等流程,确保执法证件的合法性和有效性。经过整改,全县149名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员中持有执法证件人数为127人,比例达到85%。

  (二)关于硬件设施配备不全的问题

  提案中指出,一些乡镇在办公用房、办公设备、执法车辆等硬件设施方面存在配备不足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了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也制约了执法效率的提升。针对这一问题,我县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优化场所建设。在全县推行“九室一库一中心”高标准建设,即九个功能室(案件档案室、执法装备室、法制审核室、案件询问室、案件处置室、行政执法大队办公室、投诉举报接待室、联席会议室、行政调解室)、一个罚没物品管理库、一个综合调度中心。二是优化装备配备。推动全县执法车辆、文书、证件、服装“四统一”,配置执法车辆14辆、执法记录仪70台、无人机2架、服装150套,满足乡镇日常执法工作需求。截至目前,办公场所、执法车辆、执法装备已全部到位。

  (三)关于人员培训不到位的问题

  提案中指出,部分乡镇在人员培训方面存在短板,培训内容不够全面、培训方式不够灵活,导致执法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执法能力难以满足工作需要。针对这一问题,我县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司法局领航培训,筑牢规范执法基石。为提升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法律素养,司法局组织6个行政执法部门业务骨干分批次为执法队员进行了专题授课,围绕法律条款适用、执法方式、处罚依据、立案程序、执法重点和难点等进行详细讲解,并选取典型案例“以案释法”,着重阐述行政处罚案件关键要素。截至目前,共开展培训55场次,培训课时约230课时;组织复议应诉中心、司法局业务骨干、政府法律顾问依次到9个乡镇,为执法队员和各村网格员开展行政处罚、行政复议法的培训,并结合办案过程中的疑难复杂案例进行了精准培训。

  二是“师带徒”业务帮带,提升专业执法水平。印发《安阳县乡镇综合行政执法“师带徒”业务帮带工作方案》,成立了由106名乡镇综合执法队员和法制审核人员的“学徒队”,同时从6个赋权部门中选派政治过硬、责任心强、业务能力突出、经验丰富的“导师”共38人组成“导师团”,通过现场教学、远程教学、以案促学及专题培训的形式进行业务指导。其中,“导师团”对“学徒队”的首案进行了全程指导,确保了乡镇执法大队首案办理规范、合法。发放《“师带徒”工作手册》口袋书,并制成宣传彩页发放给群众和商户,全面践行服务型行政执法理念,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截至目前,各“导师团”共开展首案指导22次,开展理论讲座16次,手把手现场办案160余次,学徒理论测试21次,各乡镇开展学习10次,发放彩页1000余张。

  三是深化岗位练兵,打造专业执法队伍。为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我县各乡镇积极开展日常业务培训及岗位练兵活动。通过模拟执法场景、实操演练、经验分享等形式,确保每位执法人员都能熟练掌握执法技能,做到上手快、操作准、执法严。截至目前,全县各乡镇已完成40场岗位练兵培训,累计参与人次共计600余人,实现了执法人员技能水平的全面提升。

  (四)关于制度机制不完善的问题

  提案指出,部分乡镇在制度机制建设方面存在不足,缺乏统一的执法标准和程序,导致执法工作存在随意性和不规范性。针对这一问题,我县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探索“721”柔性执法模式。制定《在全县践行人民中心理念 推行“721”行政执法模式(试行)》,形成“主动服务+规范管理+执法兜底”的执法新模式,针对轻微、首次违法等行为,坚持“教育为主、处罚为辅”原则,有效促进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截至目前,累计通过口头警告、说服教育、劝导示范等非强制性手段,避免了近300项行政处罚的产生。

  二是打造“清单化”规范管理模式。梳理《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进一步厘清了执法边界和职责关系。各乡镇照清单履职、按清单办事、依清单问责,做到“一张清单管权责”。印发《安阳县乡镇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实用手册》,制定执法人员行为规范、教育培训制度、内部监督制度、执法工作制度等日常管理制度,为执法人员提供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

  三是构建多部门协调联动工作机制。构建了由县委政法委总牵头的“13369”协调联动工作机制。该机制前期已充分征求了各单位的意见,纪委、组织部、编办,公检法及各赋权部门和乡镇均提出了合理性建设意见。目前已印发正式文件。依托“13369”工作机制,全县各乡镇在执法中遇到需要多部门协同解决的案件,将借助6张工作清单,通过移交案件的形式由涉及部门共同解决。

  四是建立“行刑衔接”工作机制。制定《安阳县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的实施方案》,建立了乡镇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法院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机制,确保涉嫌犯罪的案件能够及时从行政执法环节移送到刑事司法环节,避免有案不移、有案难移、以罚代刑等现象。目前,还未发现相关涉及刑事处罚的案件。

  (五)关于执法形象不统一的问题

  提案指出,在执法过程中服装和徽章存在不统一,影响了执法形象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也给群众带来了不必要的困扰。针对这一问题,我县采取了以下措施:

  为乡镇执法人员配备统一的执法标识和服装,提升执法形象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同时,加强对执法人员着装规范的教育和管理,确保执法形象的统一和规范。截至目前,全县149名执法人员均配备了统一服装,统一了执法标识。

  二、关于提案中的五点建议的回应

  (一)强化信息化建设

  参考提案中“构建综合行政执法信息平台”的建议,我县虽未建成类似重庆的“法治・执法 + 监督”数字应用,但通过 “13369”协调联动机制的问题清单流转、联合执法信息共享等,初步实现了执法数据互通。下一步将积极对接市司法局,争取纳入全市信息化建设规划。

  (二)加强执法协同与联动

  已制定《安阳县乡镇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与县级执法部门行政处罚案件移交与联合执法工作机制》,明确联合执法条件和程序,推动乡镇与相关执法部门之间的协同与联动,通过联合执法,解决跨区域的执法难题,提升执法效能。

  (三)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

  目前,已经将乡镇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开展情况纳入法治政府考核,下一步将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对表现突出的执法人员在评优评先中优先考虑,但尚未出台专项表彰奖励政策。下一步将研究制定激励办法,同时通过执法案卷评查强化监督约束。

  (四)加强宣传与教育

  已通过“送法进乡村”、“送法进企业”、发放 “口袋书” 宣传彩页、设立法律咨询点等方式,提升群众对执法改革的认知度。执法过程中同步开展法律解读,累计解答群众疑问200余人次,增强了群众对执法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五)探索创新执法方式

  积极鼓励各乡镇结合实际情况,探索创新执法方式。如推广“721”工作法,构建更加人性化、温情化的执法环境,相关做法已在全县 9 个乡镇全面推广。

  下一步,我县将围绕提升乡镇承接能力、加强执法人员培训、强化舆论引导等方面开展工作,推动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同时,我们将积极吸纳代表委员的真知灼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努力让代表委员和人民群众满意。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市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推进改革工作,为构建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作出更大贡献。

  安阳县司法局

  2025年5月29日

  联系单位:安阳县司法局

  联系电话:0372—3265366

  联 系 人: 付灵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