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庄镇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报告
2024年,高庄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强化法治思维运用,不断提升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水平,持续推动全镇法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一)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法治观念。一是严格履行法治建设责任制。牢固树立依法行政的理念,将法治建设纳入镇政府2024年度工作计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积极推进与镇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的“所队联动”,发挥法律专业优势,为执法人员开展培训,通过多种形式提升其实际操作能力。在监督方面不断创新,开通群众监督渠道,2024年共评查十起行政处罚案卷。二是强化制度保障。严格执行重大决策集体研究制度,坚持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对“三重一大”事项进行集体研究决策并由司法所列席,确保决策依法依规。2024年,司法所及公职律师共审查重大行政决策5件,重大项目12个,司法所所长列席镇党委(扩大)会议16次,依据职责对全镇法治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严格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情况和不出庭情况通报制度,高庄镇共有行政诉讼2起,出庭应诉率100%,一审二审政府均胜诉。三是积极推进政务信息公开。认真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健全信息公开制度,对依法应当主动公开的信息,及时、准确、全面地向社会公开。进一步推进各项重大建设项目、行政给付等领域的信息公开。一年来,共公开各类信息200余条。
(二)坚持学法用法,着力提升法治素养。严格按照法治政府建设要求贯彻落实具体工作,将法治理念、依法治国理论纳入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今年以来组织法治理念强化提升学习4次,进一步增强了班子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意识。狠抓党员干部法治教育。注重强化党员干部法治思维,抓好法治教育,采取集中培训加线上自学等方式,组织镇村干部培训会3次,教育党员干部把对法治的尊崇、对法律的敬畏转化成思维方式和行为指导,使其在法治之下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
(三)强化教育引导,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一是全面推行普法工作。加强派出所、应急办、信访办、综合执法中队等站所在处理安全生产、信访问题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过程中的岗位普法活动,把普法教育贯穿于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让群众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法律知识,大力提升法治宣传教育的实效性、精准性。二是普法宣讲进村入户。组建一支以教师、民警、法律顾问等为成员的普法志愿者队伍,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进村庄、进企业、进校园等工作,扎实推进法治宣传全覆盖。针对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法律需求,开展“订单式”法律服务。结合帮信类案件等实际情况,联合农商银行开展“共筑反诈防线”联合普法宣讲 4 场。结合“一校一律师”活动为孩子定制 10场“家校共育 法治护航”普法宣传,涉及校园霸凌等问题,全年共开展各类法制宣传20场次,发放普法资料 3000 余份,解答法律咨询 150 余人次,受教育人数5500 余人。
二、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在法律法规运用上不够充分。日常学习法律法规还不够深入,灵活度不高,透彻使用的少。没有结合仁兆实际情况,深思目前仁兆法治建设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对依法行政的意识等方面存在认识短板,重日常工作轻普法的思想还存在。
(二)法治建设队伍专业性水平有待提高。基层法治建设和行政执法工作人员往往身兼数职,在日常工作中忙于处理业务性工作,缺乏系统化、专门化的理论素养提升和专项法治学习,法律业务能力和行政执法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普法教育形式枯燥,不能结合实际。普法方式较为传统,现阶段基层普法主要采取挂横幅、贴标语、印发宣传资料、组织“送法下乡”活动等枯燥形式进行普法。村民对发放材料的兴趣不高,缺乏互动式的理解运用,普法缺乏实效。
三、2025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计划
(一)强化法治队伍建设,提升法治建设水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扎实推进镇村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牢固树立崇尚法律的思想观念,打造高素质依法行政队伍。加强法治专业队伍建设,增强领导干部主动谋划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识,全面提高干部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解决问题、开展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二)健全行政执法体系,提高基层执法能力。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不断完善政务公开形式,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提升主动公开时效,规范依申请公开工作,促进权力运行规范有序。继续坚持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依法按程序规范办案,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三)创新法治宣传形式,丰富普法教育内涵。坚持执法和普法宣传有机结合,将普法宣传教育渗透到日常管理、安全检查等全过程,利用以案说法、以案普法、以案学法等方式普及法律常识。坚持日常宣传和集中宣传有机结合,结合工作实际,利用各种会议、培训、普法宣传日等集中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载体,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宣传活动,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法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