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县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报告
2024年,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穿到法治政府建设全过程,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政府管理方式,不断提高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行政的水平,全力打造良好的政府法治环境,现将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2024年以来,我局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以及习近平法治思想,强化法治意识,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有效推动了本职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
(一)坚持法治知识的学习,切实增强法治思维。一是利用党组会议、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周四大学堂等多种形式,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等重要讲话精神。二是积极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情报法》、《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最新宗教法规规章选编》等法律法规专题学习会和宪法知识测试。三是加强对政务服务、“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两条例》、《安阳市政务服务条例》、《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清单(2023年版)》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法治素养,为履行职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积极营造法治文化氛围,建立法治文化宣传阵地。一是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制定政务服务标准和规范,完善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自助办理的制度。二是全面开展政务服务“好差评”,公开政务服务评价信息,强化服务差评整改。三是健全完善《安阳县12345联动服务和县长便民公开电话受理工作细则》,规范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管理。四是组织开展法治宣传进大厅活动。组织县政务服务中心志愿者通过发放宣传单、口头讲解法治知识等方式向办事群众普及法律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墙院设置固定标语、大厅LED电子显示屏和微信公众号“安阳县政务服务”定期或不定期播放法治宣传标语、图片和音像资料,不断提高群众法治意识,大力营造法治宣传浓厚氛围。2024年,共开展普法集中宣传活动5次,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宣传资料2000余份,接受人民群众相关问题咨询200余次。
(三)做好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中心工作,优化法治营商环境。一是不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持续打造更优营商环境。全面推进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进一步提升审批服务效能。截止目前,全县2438项事项服务事项,其中“马上办”2433项,“网上办”2438项,“就近办”2426项,“一次办”2438项。依托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梳理通办事项清单,其中跨省通办100项,全豫通办1670项。我县已与河北省、山西省、山东省、湖北省等四省43个县区签订了《“跨省通办”政务服务战略合作协议》,截至目前,累计办理事项486件。二是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做好政务服务工作。出台《安阳县乡镇政务服务“一窗通办‘3+2’模式”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按照“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服务模式,以“自然人+法人+公安、一件事一次办+有诉即办(咨询)”的“3+2”形式设置窗口,科学分区分类、实现企业群众“进一扇门、取一个号、到一个窗、办所有事”。同时,加强乡镇便民中心建设。截止目前,安阳县9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面积均超150平方米,进驻事项达到230项以上;全程网办事项88项,综合受理窗口设置率达到50%。同时,各乡镇便民服务大厅全部设立了市场监管和公安户籍网办自助区,自助设备覆盖率达到100%。三是加强政务服务大厅管理,提升政务服务质效。建立部门联动、业务协同、线上线下融合新机制,目前已实现14个“高效办成一件事”。截至目前,累计办件量1300余件。建立共计标准2525项标准的4大支柱体系,打破行政部门界限,整合各部门办事窗口,按服务类别划分为“1+5+3”模式,即1个无差别综合受理区,5个专业综合受理区,3个增值服务区,全力打造“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的集成服务模式。四是多举措提升政务热线服务水平。健全“六个一”和“三牌”督办机制,今年以来,政务热线共受理群众各类来电、来信18918件。其中:直接受理1100件,承办安阳市12345政务热线转办的群众各类来电17818件。在受理转办的17818件来电、来信中,承办率100%,及时签收率97.67%,按时反馈率99.21%,一次办结率92.45%,群众满意率92.17%。
二、存在问题
(一)学法观念仍需增强。学法用法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短时间内难以体现工作实绩。在“注重业务、突出业绩”思想的驱使下,对学法抓得不紧,对法治工作不够重视,没有形成带领干部职工学法用法的常态化。
(二)学用结合程度不够。法治知识掌握广度不够,对行业内的法律、规章认识多,行业外的法律、规章认识少。在法律、规章运用上,理解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差距,灵活度不高。
(三)普法宣传形式单一。普法宣传教育形式创新还不足,效果发挥有限。在开展活动时普遍存在形式单一化问题,基本运用播放视频、培训考试等形式,有待进一步创新工作载体增强主动宣传发声意识。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干部职工法治培训教育,建立常态化学习机制。充分利用主题党日活动、“周四大讲堂”等活动,继续加强领导班子及干部职工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和本行业法律法规等内容,不断提升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加强法治思想建设和重点工作相结合。
(二)加大法治建设工作指导力度,完善法治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明确工作责任,对工作任务再细化,加强多部门联动,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带头落实好法治建设总体要求,强化社会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利用“有诉即办”投诉台(协调室)线下专窗优势,确保“有诉即接、有诉即应、有诉即办、有诉必办”,通过提供便捷、高效的矛盾纠纷调解服务,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通过依法调解矛盾纠纷,增强了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同时建立“陪伴式”服务模式,全面推行“进门有引导、办事有辅导、全程有帮办、进度随时查、服务可评价、结果免费寄”的服务模式,确保企业群众办事顺畅无阻,减少了社会冲突和矛盾升级的可能性。
(三)是加强普法宣传和法治业务培训。运用多种形式组织依法行政知识培训,开展行政审批人员专题培训,充分发挥普法在依法行政工作中的基础作用,进一步增强工作人员的法律素养和依法行政水平,切实增强政务服务人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办理事项、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和应对风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