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安阳县(示范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日期:2022-08-29 12:30 信息来源: 统计局 访问量:

  

2020年安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安阳县统计局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安阳县(示范区)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实现了生产生活秩序的快速恢复。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县(区)生产总值98.80亿元,比上年增长4.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82亿元,增长0.0%;第二产业增加值26.11亿元,增长11.2%;第三产业增加值56.88亿元,增长2.2%。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6.0%,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6.4%,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7.6%。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371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665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49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1.97%。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164人,新增返乡下乡创业2135人,带动就业2.9万人。年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17.9万人,其中省内转移7.65万人,省外输出10.3万人。

  全年全县(区)财政总收入17.38亿元,比上年增长2.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96亿元,增长0.6%,其中税收收入9.76亿元,增长11.2%,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81.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3.50亿元,下降3.4%,其中教育支出6.17亿元,下降1.3%,卫生健康支出5.27亿元,增长18.9%,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4.06亿元,增长9.7%。

              

  二、农业

  全年全县(区)粮食种植面积63.36千公顷,与上年持平。其中,小麦种植面积30.47千公顷,减少1.09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18公顷,增加6公顷。其中,花生种植面积97公顷,增加54公顷。蔬菜种植面积5.27千公顷,增加0.13千公顷。

  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44.61万吨,比上年增长3.8%,增产1.65万吨;其中,夏粮产量22.61万吨,增加0.92万吨,增长4.2%;秋粮产量22万吨,增加0.74万吨,增长3.5%。小麦产量22.61万吨,增加0.92万吨,增长4.2%。粮食平均亩产469公斤,比上年增加17公斤。

             

  全年油料产量0.06万吨,比上年增长37.6%。其中,花生产量0.05万吨,增长138.3%。蔬菜产量28.42万吨,增加4.05万吨,增长16.6%。食用菌产量0.27万吨,下降22.6%。瓜果产量0.33万吨,增长76.6%。表12020年主要农产品产量产品名称产量(吨)比上年增长(%)粮食4461293.8夏粮2261294.2秋粮2200003.5油料57837.6棉花1685.0蔬菜28420316.6畜牧业生产保持平稳。全年生猪出栏10.91万头,增长19.6%;年末存栏6.98万头,增长45.4%;能繁殖母猪存栏0.61万头,增长48.8%。猪牛羊禽肉产量1.18万吨,比上年增长4.4%;禽蛋产量0.94万吨,增长28.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县(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5.7%。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259.4%;股份制企业下降12.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589.8%。分门类看,制造业下降11.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54.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94.4%,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5.1%;高技术制造业下降14.6%,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2.3%;高耗能工业增长32.9%,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5.6%。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14.1亿元,同比增长19.5%,利润总额1.55亿元,同比增长195.2%。

  年末并网风电装机容量25万千瓦。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5.19亿元,比上年增长15.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县(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8.7%。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8.53亿元,比上年增长147.7%,商品房销售面积42.34万平方米,增长96.8%。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基本建成487套。

  五、贸易与招商

  全年全县(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66亿元,比上年下降5.7%。分城乡看,城镇41.40亿元,下降5.7%;乡村20.26亿元,下降5.6%。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57.13亿元,下降4.5%;住宿餐饮业4.53亿元,下降18.9%。

             

  全年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零售额28.93亿元,比上年下降0.8%。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中,汽车类下降0.9%。

  实际利用境外资金4816万美元,实际利用省外资金79.29亿元。

  六、交通运输和邮电

  年末县境内公路里程1129.7公里(不包括高速公路),其中普通干线公路84.7公里,县乡公路324公里。

  全年邮政行业业务总量(含快递)32708万元,增长45.1%。快递业务总量997.49万件,增长88.3%;快递业务收入2929.02万元,增长27.5%。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2.0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3.73万户。年末互联网用户23.12万户。

  七、金融业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34.1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6.2%,其中住户存款余额372.12亿元,增长8.3%;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26.43亿元,增长10.6%,其中住户贷款余额101.96亿元,增长20.8%。表22020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及增长速度指标年末数(亿元)比上年末增长(%)各项存款余额434.176.2住户存款372.128.3活期存款114.994.6定期及其他存款257.1210.1非金融企业存款33.30-6.0广义政府存款28.74-4.0各项贷款余额226.4310.6住户贷款101.9620.8短期贷款24.15-2.3中长期贷款77.8230.3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124.463.4

  八、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985.6元,比上年增长3.1%;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160.2元,比上年增长1.9%。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097.3元,增长0.8%,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918.6元,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97.6元,增长4.7%,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770.0元,增长2.3%。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继续缩小,比值为1.65,比上年缩小0.06。

  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30万人。其中,参保职工3.27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1.04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75万人。其中,参保职工1.75万人,参保退休人员1.00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81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4.903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75万人。

  全年全县(区)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2015.11万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5.26万元。

  全年全县(区)剩余523户902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全年投入扶贫专项资金3744.5万元,建设扶贫项目45个。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7个、投资2166.45万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县(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0.16万人,在校生0.48万人,毕业生0.15万人。普通高中招生0.58万人,在校生1.59万人,毕业生0.30万人。初中招生0.68万人,在校生2.33万人,毕业生0.75万人。小学招生0.54万人,在校生4.23万人,毕业生0.71万人。特殊教育招收残疾儿童37人,在校残疾儿童231人。全年共安排“两免一补”经费5918.23万元,共资助义务教育阶段学生1.16万人次。幼儿园在园幼儿1.82万人。

  年末共有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5个,其中省级2个,市级3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全年申请专利229件,授权专利145件,截至年底,有效发明专利29件。全年签订技术合同3份,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02.88万元。

  十、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年末全县登记在册艺术表演团体17个,城市书房1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个。

  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4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00万元。

  年末全县(区)共有卫生机构648个,其中医院7个,卫生院9个,村卫生室626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个。卫生机构床位1210张,其中医院550张,卫生院600张。卫生技术人员148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952人,注册护士335人。按机构分,医院卫生技术人员397人,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335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卫生技术人员38人,妇幼保健院(所、站)机构卫生技术人员99人。全年总诊疗人次238.20万人次。

  年末共有体育场地633个,其中社会体育场地427个,学校体育场地206个。

  十一、资源和环境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49.24%。

  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57.9%。

  全年平均气温15.1℃。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4079亩,建成省级森林乡村1个,市级森林乡村5个。

  注:

  1.本公报2020年数据为初步统计结果,正式数据以《2020年安阳县统计年鉴》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3.三次产业分类依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修订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剔除国际组织)。

  4.工业五大主导产业包括装备制造、食品制造、新型材料制造、电子制造、汽车制造等。传统产业包括冶金、建材、化工、轻纺、能源等。高耗能工业包括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等。

  5.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7)》确定。高技术制造业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分类(2017)》确定。

  6.本公报中的全县(区)财政收支数据含示范区。

  7.资料来源:本公报中城镇新增就业人员、失业人员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参加养老、失业、工伤保险人数数据来自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收支数据来自县、区财政局;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数据来自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实际利用境外资金、实际利用省外资金数据来自县商务局;普通干线公路里程数来自县公路局;县乡村公路里程数来县自交通局;邮政行业业务总量、快递业务数据来自县邮政局;固定电话用户、移动电话用户、互联网用户数据来自县联通、移动公司;艺术表演团体、图书馆、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景区数据来自县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贷款数据来自县人民银行;参加医疗、生育保险人数数据来自县医疗保障局;发放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金数据来自县民政局;建档立卡脱贫人口数据来自县扶贫开发办;各类学校招生、在校、毕业人数、两免一补经费数据来自县教育局;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来自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签订技术合同、技术合同成交额数据来自县科学技术局;专利数据来自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平均气温数据来自县气象局;卫生机构、床位、技术人员数据来自县卫生健康委员会;造林面积数据来自县林业发展中心;粮食产量及种植面积、畜产品产量、生猪存出栏、城乡居民收支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安阳县调查队;其他数据来自县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