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平台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计划 > 专项规划 、 区域规划

安阳县“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枢纽经济发展规划

安阳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ayx.gov.cn 来源:交通运输局 时间:2023-10-12

  安阳县“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枢纽经济发展规划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的产业,是重要的服务性行业,是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为指导全县“十四五”时期综合交通运输和枢纽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据《安阳县(示范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与《河南省“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枢纽经济发展规划》衔接,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发展环境

  第一节 现实基础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的新常态,交通运输的创新驱动要围绕交通部提出的“四个交通”(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目标,把智慧交通建设作为主战场,把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研发、推广、应用作为主攻方向,争取在一系列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以信息化、智能化引领交通运输现代化。要强化互联网思维,注重通过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与各种传统业态融合发展,推动新兴业态发展壮大。

  十三五期间,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1108公里。其中:一级公路33公里、二级公路53公里、三级公路32公里、四级公路863公里、等外公路94公里;国道52公里、省道14公里、县道92公里、乡道229公里、村道721公里;建制村通达率100%,自然村通达率100%,形成了六纵四横一环的道路格局。9个乡镇全部实现了乡乡通硬化路,305个行政村全部实现通公路。安阳县辖区道路运输货运车辆952辆,吨位15110.74吨,其中货运企业23家630辆。在辖区运营的有安阳市公共交通公司、安运城乡客运公司、安运三分公司、运联安阳县分公司、兴邺城乡等5家企业,客运、公交线路26条,其中客运班线8条,途经135个行政村,公交线路18条,途径170个行政村,公交化率55.7%;全县农村客运班线、城乡公交和城市公交覆盖9个乡镇,305个行政村,行政村通客车率达100%;投资140余万元,完成了对7个候车站的标准化建设,让群众“出门见路、抬脚上车”变为现实。

  第二节 形势要求

  “十四五”时期,安阳县(示范区)将进入现代化建设关键阶段,正处于重大战略机遇期、发展优势叠加期、转型升级突破期、民生需求提质期、风险挑战凸现期。新时代、新特征、新阶段为安阳县(示范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高铁站建成运营,为安阳县(示范区)发展高铁经济、总部经济,打造安阳市高铁经济核心区提供了重要支撑。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把握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锚定“两个确保”,紧扣“十大战略”,着力优化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着力提升运输服务品质,着力促进枢纽经济提质升级,着力强化科技创新驱动,着力推进绿色转型发展,加快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为建成“一个强市”、实现“八个领先”当好先行。

  第二节 基本原则

  服务大局,以人为本。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设人民满意交通,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个性化交通需求。

  统筹协同、适度超前。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公路、铁路、航空、水运协同发展,统筹优存量、扩增量。坚持适度超前,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充分发挥交通先行官作用,支撑引领城乡融合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安全可靠、绿色集约。坚持“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理念,全面提高交通运输安全保障和应急救援能力。将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贯穿交通运输发展全过程,强化碳排放控制和结构性减排,加强交通领域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修复和资源集约节约利用。

  创新驱动、融合发展。坚持创新在交通运输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推动新科技赋能交通发展,推进机制创新、政策创新,培育发展内生动力。推动交通与农业、旅游业、制造业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第三节发展目标

  安阳县东部城乡作为安阳市对外联系的窗口,依托安阳东站、豫东北机场等重要区域型枢纽、京港澳高速、南林高速、京广高铁等重要对外客货运通道,必将发展成为安阳市融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的“桥头堡”。预计到2025年,实现如下发展目标。

  ——打造对外交流窗口,融入区域交通一体化。推进安阳县东部城乡内“六横四纵一环”的对外公路通道布局的构建,通过京广高铁及四通发达的公路网络体系加强与周边邯郸市、聊城市、鹤壁市及濮阳市的联系,同时以安阳东站综合客运枢纽、东部综合物流园区为核心,提升安阳县东部城乡对外客货运的吸引力,使安阳县东部城乡成为安阳市融入京津冀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及中原经济区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的重要支点,提升安阳县东部城乡区域交通地位。

  ——对接安阳,打造城乡交通一体化示范。推进安阳县东部城乡内文峰、文明、站南大道、文昌、长江连接安阳市区交通主干道的建设,结合安林城际、常规公交等交通方式为安阳县东部城乡与安阳市区的交通联络提供便捷支撑。推进安阳县东部城乡内货运物流节点的布局建设,促进安阳县东部城乡与安阳市货运物流体系的融合。同时,安阳县东部城乡要在道路交通信息化管理、公交运营信息化管理、货运物流信息化管理等方面主动与安阳市实现同步对接,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城乡交通一体化网络体系。

  ——多方式融合,构建一体化的综合交通枢纽。通过合理开发地下空间,充分利用安阳东站站前广场,精细设计公交、出租等接驳场地及社会车辆停车场,协调组织多种交通方式的集散流线,从而打造以安阳东站、安东客运站为中心,联系红旗渠机场,集成高铁客运、长途公路客运、城际铁路客运、大巴接送及公交、出租车等接驳交通于一体,满足客流集散、换乘接驳、接站送站等多种出行需要的一体化综合立体交通枢纽。

  ——安全应急保障更有力。基本完成农村公路存量四、五类桥梁改造。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风险隐患双重预防机制、安全信用管理体系更加完善。

  ——行业治理体系更完善。深化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实现执法人员、职责双到位。实现审批事项“一窗受理”、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农村公路路长制县、乡、村三级100%全覆盖。

  展望2035年,建成能力充分、衔接顺畅、运行高效、服务优质、覆盖广泛、安全低碳的现代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实现交通现代化,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全面建成豫北枢纽经济引领区,枢纽经济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第三章 建设高品质综合立体交通网

  紧紧围绕公路畅通、铁路联通、航空开通目标,着力补短板、优结构、提品质,构建以综合运输大通道为骨干,以快速网、干线网、基础网为依托的高品质综合立体交通网。

  强化东部地区与安阳中心城区的交通联系,推进长江大道、文明大道东延工程,实施崇义路、辛安路、永康路等南北贯通工程,依托文昌大道东延至辛村、北郭一带,依托机场快速通道南延至汤阴、北延至崔家桥、韩陵一带,接通城市路网与周边乡镇,形成城乡统筹的路网布局。扎实开展“路域环境提升,助力乡村振兴”三年攻坚行动,推进乡镇“四好农村路”建设,服务好“四高”(G4京港澳高速、S22南林高速、安罗高速、东北绕城高速),推进好“三国”(G341胶海线、G515定浚线、G107),协调好“两省”(S301、S502),建设好两条县道(X001县北环狄清线东段、X002县东环),依托1145公里的农村公路为支脉的公路网络体系,形成“六纵四横一环”的道路格局。六纵:X002豆东线(县东环)、X006奇黄线、G107改线、G515定浚线、东北外环(S301+G341)、机场快速通道(金凤路)。四横:县北环(X005永韩线+X001狄东线)、G341(安楚路)、文昌大道东延、S502。一环:县北环+县东环+S502+机场快速通道。

  优化综合交通网络。围绕构建高质量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实施高速公路加密成网工程、普通干线畅通畅联工程、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轨道交通干支扩能工程、民用航空跨越发展工程和内河水运旅游通航工程。

  ——实现核心区“九横九纵”城市骨干路网畅通。“十四五”期间,重点实施城市道路搭框架、通断头、成片区、重维修工作。突出光明路片区建设。成片区重点建设光明路沿线,京港澳高速公路以西的安阳县路网建设,完成光明路片区东西方向连接,建设兴泰路、桑园路、盖津路、金沙北路完成南北方向连接,使光明片区北至文昌大道、西至主城区、南至长江大道、东至高速,形成完整路网框架,依托光明路等道路实现对外连接贯通。打通建成区断头路、服务地块配套道路。搭框架通路网,重点建设东西方向的文峰大道、文明大道、兴邺大道、文昌大道、长江大道,南北方向的亚龙湾路、铜雀路、金凤路、永康路、和谐路、锦绣路,使建成区形成北至安楚路、西至高速、南至长江大道、东至锦绣路完整路网框架,打通站南大道、G341、东北外环对外连接通道。根据道路所在位置服务项目及其建成后带来的便利,对道路划分类别进行分批次建设。首批启动文昌大道、海河大道、盖津路、辛安路、亚龙湾路、袁屯路、锦绣路、辛安东一路等18条道路。第二批启动黄河大道、弦歌大道、和谐路等7条道路建设。第三批启动崇义路、振兴路等13条道路建设。加强建成道路的维修维护,恢复道路承载能力。对安楚路、文峰大道、弦歌大道、站南大道、诚信路、长江大道等6条路面结构损坏严重的路段实施大修,对文明大道、铜雀路、永康路、安楚路等4条路面结构损坏严重的部位实施中修,其他零星维修列入小修工程,保障道路恢复设计通行能力。根据经济发展,结合维修工程的实施,逐步提升道路亮化、照明设施,达到高效、节能、美观的整体效果。

  ——以提升通道能力、完善路网布局为重点,大力实施高速公路加密成网工程。安罗高速途径安阳县,是省、市一项重要工程项目,安阳至罗山高速公路豫冀省界至原阳(兰原高速)段起于内黄县田氏镇李屯村西北豫冀省界处,接河北省规划的清苑至魏县高速公路,路线经过安阳县东、汤阴县东、内黄县西、浚县东、滑县东、延津县东、原阳县东,终点位于新乡市原阳县太平镇虎张村西北,与在建的兰考至原阳高速公路封丘至原阳段交叉,设置梁寨枢纽并顺接安罗高速至郑州段线位,路线全长约143公里。其中安罗高速安阳县过境全长约12公里,涉及到辛村镇和北郭乡两个乡镇,涉及辛村镇10个村(孙高利、宋高利、党高利、李高利、雷高利、东伏恩、南伏恩、西和仁、东和仁、南和仁),北郭乡5个村(南郭村、堤圈村、耿铺村、时辛庄村、邓庄村),共需征用土地1765.63亩。

  ——统筹推进普通国省道建设和养护,推动普通干线公路畅通畅联。按照安阳市畅通大通道、贯通绕城路、提升现有公路路况水平的总体思路,统筹推进普通国省道建设和养护,推动普通干线公路畅通畅联。1、文明大道东延项目。文明大道是我市的东西方向主干道,目前建成23公里贯穿主城区,西接高速安阳曲沟站连G341接林州,东连安东新区接高铁安阳东站,在建的文明大道(诚信路-锦绣路段)年底具备通车条件,是展示城市形象、方便群众出行、服务文旅和交通运输的重要通道,如果将文明大道按规划路线向东延伸,连接G341和东北外环后接至内黄县界,势必成为我市最为通畅的生命线、物流线、风景线。文明大道东延至内黄县界投资方案如下:锦绣路至G341路口,长约3100米,道路红线宽度采用50米市政路标准修建。其中锦绣路至振兴路,长约1950米,全部为新建道路,沿线为荒地及村庄,拆迁量较大,振兴路至G341路口长1200米与现状安楚路基本重合,现有路面宽15米,路况较好,对现状路面进行铣刨后,按50米市政路标准进行拓宽。G341至内黄县界,G515永和路口,长4200米,对现状路进行修复,道路两侧各增加1.5米绿化带、4米慢车道、1.5米人行道。永和、吕村、北郭三个镇区段共计6.1千米。对现状进行修复,道路两侧各增加2米绿化带,6.5米慢车道和适度人行道,增加雨水、污水、供水、电力信息、天然气等管线,增设路灯。并于道路沿线建设服务区、智慧停车场。2、干线新建、改建项目。推进G107改线安阳段建设,畅通市域南北向公路大通道。G107京港线安阳境改线新建工程位于安阳市安阳县、汤阴县。项目起于安阳市老国道107与省道301交叉处,北连豫冀省界,向南依次跨越中华路、京港澳高速、京广高铁、安阳河、国道515、国道341、南林高速、省道502、汤河、省道302、省道303、瓦日铁路,于瓦岗乡东江窑东南到达项目终点,顺接国道107鹤壁境改线新建工程的起点,路线全长61.6公里,其中安阳县境内全长34.775公里,双向6车道,一级公路建设标准,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路基宽33.15米,占地约3000亩,总投资17.3亿元。G341胶海线内黄界至白壁段改线新建工程安阳县境全长14.72公里,总投资约6.02亿元,总占地1100余亩。G515定浚线安阳县境改建工程安阳县境全长17.3公里,总投资约14.8亿元,总新增占地约2500亩,其中基本农田占地面积955亩。3、干线公路修复养护项目。安阳县G515定浚线河北省界至汤阴县界段修复养护工程。全长17.3公里,路面宽度10.5-12m,工程性质:结构性修复养护,概算投资:6720万元。4、安全设施精细化提升项目。安阳县G515定浚线安全设施精细化提升项目。全长17.3公里,处治长度9.165公里,实施年份:2022年,总投资276万元。安阳县G341胶海线安全设施精细化提升项目。全长35.352公里,处治长度19公里,实施年份:2022年,总投资481万元。5、其他项目:G341胶海线内黄界至岗上段路面功能性修复养护项目。全长20.684公里,路面宽度14-23m,设计速度80km/h,路基宽度17/-24.5m,总投资约5780万元,该工程已于2023年8月完工。

  ——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围绕农村公路提档升级,聚焦“四好农村路”建设,推动农村公路发展由侧重普惠向普惠与效率统筹兼顾转变,由满足基本出行向提供均等、优质服务转变。安阳县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结合农村公路灾后恢复重建工程,“十四五”时期新改建农村公路不少于300公里,实施安防工程不少于250公里,改造危桥不少于12座。“十四五”期间规划升级改建县东环路项目。该项目位于安阳县东部,全长约13.3公里,二级公路,路基宽12米,路面宽9米,沥青混凝土路面。该项目起于北郭申家庄,向南经杨北郭交于G341(原S301安楚路),再向南经南郭村、郝高利村,于雷高利村西南下穿南林高速,过西伏恩村南跨安阳河(伏恩桥),止于S502安内快速通道(原内高线)东和仁。该项目估算总投资约8700万元,其中建安费估算投资约7500万元,设计费、监理费及其他费用约1200万,需占用耕地约215亩。计划分三段实施。其中北段(安楚路——申家庄)全长5公里,建安费估算投资2500万,占用耕地约69亩。中段(安楚路——郝高利)全长3.5公里,建安费估算投资1800万,占用耕地约83亩。南段(郝高利——东和仁)全长4.8公里,建安费估算投资3200万,占用耕地约63亩。

  ——民用航空跨越发展工程。围绕打造区域竞争新优势,强力推进机场建设,推动民用航空跨越式发展。推进安阳县永和通用机场建设。

  第四章 构建多层级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

  围绕客运“零距离换乘”和货运“无缝衔接”,加快完善综合客货运枢纽场站体系,推进各种运输方式统筹融合发展,支撑区域交通物流中心和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打造重要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第一节 推进综合客运枢纽建设

  依托高铁站全力打造门户型综合客运枢纽,构建高铁经济承载平台。大力发展总部经济,规划期内重点推进安阳高铁交通枢纽工程建设,拓展旅游服务功能,构建公铁一体化客运枢纽,推进旅客联程联运,服务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舒适客运服务系统,客运新业态:研究在京广高铁安阳东站推进“高铁+共享汽车+旅游”服务的可行性,探索“车票+景区门票+住宿”等一站式旅游出行服务新模式,满足个性化、多样化出行需求。成立安阳县公交公司。

  第二节 提升综合货运枢纽能级

  围绕构建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打造陆港经济承载平台,大力推进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功能的大型物流园区建设。继续推进乡镇运输服务站建设,完善城乡物流基础设施网。建设安阳县高铁经济发展核心区,推进服务业精准创新。

  总部经济。在安阳县(示范区)设立企业总部、区域总部,引进设立研发、结算、物流等重要功能性机构,建设总部经济港,鼓励支持建筑业和金融保险、商贸物流企业建设总部基地,大力发展高铁经济、总部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发展现代物流业。充分发挥安阳县(示范区)处于安南、京珠高速、京深高铁、豫东北机场(在建)快速通道交汇处的区位优势,整合安阳县(示范区)既有的天翔物流园等商贸物流产业项目,依托豫晋冀综合交通枢纽打造高效顺畅的电商物流配送基地。

  发展新能源汽车物流。”十四五”重点谋划和推进高庄物流园区、汽车物流园区、崔家桥镇农产品物流园区、永和镇物流园以及电商物流园区等项目。

  第三节 大力发展通用航空产业

  以通航制造为核心,以航空体验为主导,带动轻型运动飞机及零部件研发、生产,以及航空旅游和航空运营等高端产生集聚,通过进一步发展技能培训、民航科普教育等配套链,精准发展通航业态,打造安阳通航产业发展示范区。依托林州、安阳县永和等通用机场,探索推进“通用航空+旅游”发展,开启“空中观光+飞行体验”低空旅游新模式。

  加快以通航制造中心、通航研发孵化中心和安阳永和机场为基础的通航产业园区建设。

  第五章 构建高质量支撑保障体系

  贯彻落实国省关于新基建、碳达峰碳中和、平安建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要求,大力推进智慧交通体系、绿色交通体系、平安交通体系和行业治理体系建设,夯实综合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基础。

  第一节 智慧交通体系

  推动交通运输信息化管理平台化。大力推进治理车辆超限超载非现场执法系统、道路运输管理服务系统建设,拓展巡游和网约出租车、机动车驾驶人培训监督服务系统功能,加快形成行业“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新格局。按照省综合交通运输监管、普通公路管理等平台建设标准,做好业务数据采集和共享交换,推动省、市、县平台高效运行。深化推进安阳县综合交通运输运行协调和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实现信息动态智能化监测和统一指挥调度,提高全县交通协调管控能力。

  推进交通运输设施设备智慧化。围绕智慧服务、智慧行车、智慧管控,建设多源数据路网运行感知设施、雾天行车诱导系统、高精度三维地图等数字化基础设施。以G341等普通干线公路重点路线为依托,选取重点路段,开展普通干线公路视频监控等设施建设,打造“5G+智慧示范路”。推进智慧运载装备建设,持续开展“两客一危”车辆、总质量12吨及以上营运货车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装置安装,实施二级及以上汽车客运站终端设备改造,推广道路客运电子客票应用。加强与高速公路出入口治超系统衔接,在重要国省干线公路重要节点稳步有序布设非现场执法检测点,规划期新建40套非现场执法系统,推动传统执法向科技执法转变。

  第二节 绿色交通体系

  加快调整运输结构。持续优化货运结构,加快实施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专项行动。引导新增绿色货运配送车辆信息及时接入监管平台,不断巩固绿色货运配送示范成果。开展国家绿色出行城市创建行动,引导公众出行优先选择公共交通,不断提高城市绿色出行比例。

  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推动新增和更新城市公交车、出租车、物流配送车辆使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型。加快构建便利高效、适度超前的充换电基础设施体系,推动高速公路服务区、客运枢纽、物流园区、公交场站等建设充换电配套设施。依托安罗高速、G107改线等,优化重型车辆快速过境路线,缓解市区周边大气污染治理压力。

  第三节 平安交通体系

  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风险隐患双重预防机制、安全信用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提升企业安全生产制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强化“两客一危一货”安全管控,严格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罐车罐体检验,加大农村客运车辆、普通货物运输车辆车载视频监控设备应用力度。

  提高应急保障水平。加强公路、铁路、民航等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完善交通应急协调机制,提升不同运输方式之间联防、联控和联动能力。强化应急装备物资储备,建立健全应急救援设施设备和物资台账。完善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救援能力。持续推进道路客运站人脸识别系统安装,提升道路客运实名购票监控能力。适时组织开展应急管理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应急从业人员业务素质。

  第六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加强组织协调

  发展改革、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工业和信息化、交通运输、商务等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强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确保规划有效实施。

  第二节 拓宽融资渠道

  充分利用国省相关政策,积极争取国省补助资金。加大市县财政对交通建设的支持力度。积极使用专项债券用于收费公路、客运站、铁路专用线等具有一定收益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拓宽社会资本参与交通投融资途径,创新利益分配和风险分担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铁路、公路、综合交通枢纽及综合开发等项目投资、建设、运营。

  第三节 明确任务分工

  制定规划实施任务分工方案,将规划确定的主要指标、重点任务分解纳入年度计划,制定工作台账,明确规划落实责任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