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花产业激活庭院经济“新引擎”
插花产业激活庭院经济“新引擎”
插花产业基地 打造灵活就业新模式
插花、打包、装箱……在白璧镇插花产业基地内,流水线上的工人正在忙碌地作业。插花产业基地全年可生产800多万枝成品,带动2200人就业。
“插花制作简便易学、不限制时间,参与的群众可以根据自身实际,自由选择加工插花的类型和工序, 灵活确定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在插花产业基地负责 人张艳英看来,插花既可以作为普通劳动力的就业渠道,也可以作为家庭弱劳动力的主要收入来源,这也正是白璧镇发展插花产业的初衷。
2017年,脱贫攻坚正处于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白璧镇的弱劳动力、半劳动力群众有200多人,此外,还有因为需要种地、照顾老人和孩子而无法外出务工 的低收入群体。如何解决这些人的就业与增收问题,成为当地的难题。此时,常年在安阳市做生意的张艳英夫妇回乡,提出了可以带动村里劳动力发展插花产业的想法。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张艳英夫妇在自家院子里建成了200平方米的插花车间,白璧镇的庭院特色加工产业也由此开始。
如今,张艳英夫妇已将自家院子的小车间发展成包括30平方米的产品展厅、两层800平方米的厂房和8000平方米成品仓库的产业基地。插花基地订单 量由最初成立时的每月生产4000枝增加到了每月单款生产15万枝,与此同时,订单价值也在提升,最初基地接到的大多是单价较低的基本款产品订单,如今接到的订单里,不少都是单价很高的精品款产品订单。对于家庭情况特殊的脱贫户和困难家庭,基地还提供上门配送原材料和回收成品服务,实现了村民不出家门就能就业。
强化联农带农 吸纳群众广泛参与
从引进插花产业开始,张艳英就强调与农民的利益共享,采取“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与农民形成深度利益联结。
“报名参加插花的群众,由基地免费组织培训,确保掌握操作技术要领,加工插花的原材料由基地和公司统一采购分发给农户,插花成品按件计费、现金结算,根据产品种类及加工难度支付工费,每枝二角到五角钱不等。”张艳英说。
东辛店村村民魏金花是第一批加入插花基地的农户,她身患残疾,常年靠轮椅活动。“我虽然腿脚不方便,但我可以做手工活,能靠自己的劳力赚点生活费补贴家用。”魏金花最初每天只能领取10多元工费,现在随着技术不断提高,每天可以领取30多元工费。
新冠疫情期间,不少脱贫群众外出务工受阻,家庭收入减少,后白璧村村委会和插花基地经过研究, 在原本插花加工计件收入的基础上,对本村脱贫户生 产的插花每枝再额外奖补0.1元,在提高脱贫人口劳动积极性的同时也为防止出现返贫风险贡献了力量。后白璧村脱贫户贾芹只,2020年2—4月累计插花12000枝,增加收入4000余元,真正做到了居家收入不减。
如今,插花基地的用工需求已经辐射到白璧镇周边的其他地区,安阳县韩陵镇、崔家桥镇、瓦店乡、 辛村镇、永和镇、吕村镇、高庄镇,内黄县豆公镇,汤阴县任固镇,殷都区水冶镇,滑县道口镇及鹤壁市等12个地区近20余个网点纷纷组织村民参与到插花产业中。各乡镇以村为单位统一对接白璧镇插花基地领取订单任务,再由村“两委”将订单任务分配给报名村民,村民回家制作完成将成品交由公司回收。
推动业态拓展 开发市场空间
“由于我们当地政府重视,发展环境好,再加上加工的插花质量高、成本低,目前广东汕头的主厂将所有加工业务全部转移委托给了我们插花基地”,张艳英自豪地说。在插花产业快速增长的同时,与此相关的业态也逐渐发展起来。
在白璧镇插花产业基地有一条纸箱生产线,5名村民正在整理刚从生产线上生产出来的纸板,这些纸板也会分发给农户进行再加工,成品纸箱除用于包装插花外还有一部分进入市场外销,进一步延长了产业链条,成为带动群众致富增收的又一项产业。负责生产纸板的村民月收入在3000元左右。
在探索插花产业基地发展模式的过程中,当地政府也看到了庭院经济的发展潜力,加大了对产业的管理扶持和规划引导,基地内的纸箱生产线就是在镇、村两级组织的支持下,插花基地结合自身发展需要投入资金购买的生产设备。
当地插花产业的溢出效应也同样被传导到市场端。插花基地与本地陶瓷花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双方在进行线上直播销售时同步推广对方的产品,陶瓷厂发货所需的纸箱也从插花基地一并采购,双方的深度合作不仅互相赋能还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扩宽了销售渠道,使销售额实现同步增长。
目前, 白璧镇的插花产品不仅销往全国各大城市, 还出口到美国、墨西哥、智利和东南亚各国,市场份额逐年提升。
插花产业的发展壮大,也带动了后白璧村鲜切花的种植。该村村民康建军在插花基地了解到,订单采购方不仅对仿真花有需求,对鲜切花需求量也很大,于是流转了80余亩土地种植玫瑰花、康乃馨、向日葵、菊花等30 多个品种的鲜切花,年销售量120多万枝,在盘活村内闲置土地的同时还带动30余名村民就业。
随着白璧镇插花产业带动庭院经济发展模式被新闻媒体报道后,一些外地企业主动到镇政府对接咨询,计划在当地按照插花产业基地模式开设工厂,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帮助村民增收致富。
“插花产业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动力,灵活就业的 产业发展模式让农村留守妇女、孤寡老人、残疾人及弱劳动能力群众通过实现自我价值获得收入,参与到乡村建设当中,成为激活庭院经济的‘新引擎’。”白璧镇副镇长王晋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