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乡村振兴(脱贫攻坚) > 工作信息

安阳:做好乡村振兴“特”字文章

安阳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ayx.gov.cn 来源:安阳县扶贫办 时间:2023-05-22

安阳:做好乡村振兴“特”字文章


  编者按:随着美丽乡村建设步伐的加快,乡村或因产业、或因土特产、或因良好环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欢迎。乡村要发展壮大,就要做出自己的特色,依托自身优势发展相关产业。今天的时评一起聊一聊如何依托优势做出特色。

  把小特产发展为大产业

  5月9日,本报专题报道了《助力家乡农产品出圈,你有啥高招》的新闻。在该报道中,记者了解到,安阳市特色农产品种类多、数量大,很多特色农产品出圈,甚至叫响全国,为乡村振兴助力。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产业兴旺是解决乡村发展问题的前提。我们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一个乡村有了产业,农民才能有事干、有钱赚。如果说产业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那么特色产业则是打开农民致富门路的金钥匙。

  小特产里有大文章。每个地域都有适合发展的特色农产品,比如内黄的花生、林州的花椒、马投涧的小米,这些农产品因为地域气候、土壤条件等优势而成为消费者眼中的特色农产品。特色农产品不仅是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也是人们寻找乡愁的重要依托。所以,发展特色农产品、延长特色产业链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

  小特产要做成大产业。安阳市是农业大市,各地的特色产业种类不少,特色农产品在当地也较有名气,但如果要让特色农产品名气更大,则需要在农产品的特色上再下功夫。首先,要保证特色农产品的质量,提升产品品质,这是扩大特色农产品影响力的关键。相关部门要引导农民在种植农产品时向绿色生产的方向靠拢,契合大众对绿色农产品的需求。要以优质农产品质量或者老字号等优势创立品牌,拿到能使产品畅销全国的“通行证”。其次,要延链补链,推进产业集群发展。比如内黄尖椒已发展为集生产、分拣、贮藏、运输、购销、外贸、加工等一体的产业链,从业人员10人以上。这样的产业链条带动了农民就业,也壮大了地方产业。再次,特色农产品要能适应市场变化,及时进行创新。在产品生产、销售模式等方面不断创新,以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生产出满足大众需求的新产品。

  发展特色产业前景广阔。我们要以乡村特色产业为依托,生产出适应市场、不断满足群众需求的特色农产品,让特色农产品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金元宝”。

  打好乡村旅游特色牌

  上山采茶、下河摸鱼、扛起锄头去田地……如今,乡村旅游受到越来越多的游客青睐。不少游客之所以选择乡村游,不仅在于乡村环境美、空气好,更重要的是很多乡村根据地方特色,推出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乡村游的内涵更丰富、更有意义。

  特色是乡村旅游繁荣发展的金字招牌。不少地方结合实际推出赏花采摘游、生态康养游、农事体验游等线路,让乡村实现好口碑和富口袋双赢。如江苏扬州,沿湖村推出野生摸鱼活动,捕鱼、做农家饭,游客体验乡村生活。在四川遂宁,当地依托沼气文化这一独特IP,在村里建起沼气博览园、沼气陈列馆等,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当然,我们也要看到,有的乡村为了吸引游客,生搬硬套打造出网红景点,却因为缺乏创意、没有特色、同质化建设而无人问津。由此可见,做好“特”字文章十分重要。

  做好“特”字文章,因地制宜是关键。乡村特色资源是我们宝贵的财富,这里的资源不仅包括地理环境、特色种养、特色产业等,也包括传统工艺、农耕文化、乡土气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有山有水有精神。林州的魏家庄村将传承红旗渠精神融入农家小院的舌尖美食中;安丰乡渔洋村的遗址遗迹穿越千年历史,融入村民的点滴生活。每一个乡村都有其资源禀赋,或田园风光、或民俗礼仪、或人文底蕴,我们要立足资源优势,找准自身定位,让乡村特色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可持续开发。

  做好“特”字文章,乡愁是情感共鸣的切入点。乡村旅游的意义不在于打卡多少知名景点,而在于体验美好而又温暖的人间烟火,留住了乡愁。安徽古村落西递宏村是旅游胜地,村内保存有完整的古民居建筑,一件件穿越岁月的木雕、石雕、砖雕等工艺品勾起人们无尽的乡愁。涵养乡愁情怀就要让游客获得更多“可带走的记忆”。例如,传承传统农耕文化、饮食文化、乡土文化,让游客真正感受到独特的乡愁滋味。

  实践证明,特色化开发是乡村旅游的正确打卡方式。我们要围绕“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开发形式多样、鲜明特色、个性突出的特色村庄,更好地满足游客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同时,我们也要做好停车、餐饮、住宿、如厕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完善构建一站式、全链条服务网络,增加优质供给,让游客在乡村真正停下来、留下来、住下来。

  激活要素赋能乡村振兴

  近日,安阳县县管专家袁征化身推销员,在直播间向网友推介当地特色产品。县管专家直播带货的成功得益于当地持续推进的“洹泉涌流”人才集聚计划。近年,当地依托人才储备优势,着力搭建“互联网+乡村振兴”营销平台,走出了一条特色产品网络销售新路子,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要实现高质量的乡村振兴,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成“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需要我们将各方面要素融入农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支撑。

  新技术夯实乡村振兴硬底盘。如今,安阳市建设的一些高标准农田,手机一键操作即可完成农田管理。而数字农业的发展,让农产品销售者可以精准掌握产品的产地信息、农产品价格水平。网络技术融入缩小了城乡距离,改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可以说,从种子培育到灌溉浇水、从产品加工到销售推广、从环境治理到产业发展,新技术的融入为乡村振兴带来了新的活力。通过技术赋能,农村在基础建设、基层治理、发展布局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新模式拓展乡村振兴新思路。随着直播带货、视频推广、社交分销等方式日趋火热,农产品与农村旅游也不断以新形式打开线上销路。有的地方搭建了“互联网+乡村振兴”营销平台,积极开拓助农增收新模式、新渠道。如江苏新沂市高流镇耀南村是全国闻名的花木之乡,随着电商行业崛起,该村探索出一条“互联网+”的乡村振兴道路,带动了传统花木产业的二次飞跃。这也说明,我们要结合时代发展,拓展思路,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打造出一条独特的发展之路。

  新农人汇聚乡村振兴大动能。虽然农村不缺种粮的老把式,也有不少熟悉家乡环境与习俗的老人,但随着新技术与新模式的融入,乡村发展还需要注入新鲜血液。眼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回乡村,他们有知识、懂技术,熟悉网络与新媒体应用,是助力乡村发展的重要力量。当诸多要素向乡村倾斜,希望的田野将成为梦想开花的沃土。

  在良好生态环境中建设美丽乡村

  5月9日,安阳市召开的生态环境治理攻坚战工作专题会议提到,结合“百家市直单位包百村”“百家企业包百村”等活动,扎扎实实做好道路和工地扬尘控尘,以更精准、更有效的工作举措切实改善空气质量。

  在安阳市持续开展的“百家市直单位包百村”“百家企业包百村”等活动带动下,各乡村面貌得到很大改善,环境更加干净整洁,大街小巷焕然一新。而且,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正在发生巨大改变,有的乡村还发展成为旅游胜地,成为市民放松休闲的新选择。乡村成为群众眼中的香饽饽,更多“香气”来自于良好的生态环境。比如,安阳市很多乡村创建成为森林乡村,引来众多游客,一些乡村发展森林康养产业而成为度假胜地,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这些乡村都是依托良好生态环境而出名。

  中国要美,乡村必须美。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我们要平衡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尤其是对待绿水青山、古村落等这些宝贵财富,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乡村的原始风貌、良好生态、绿水青山等元素是最具吸引力的,我们要改变以环境换效益的观点,在农业生产中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危害。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们要在保护中建设美丽家园,让乡村成为群众追捧的休闲场所。

  在良好生态中建设美丽乡村,我们要在保护中发展,把乡村生态效益转化为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养老,再加上乡村特殊的环境,慢生活成为人们追求新的生活方式。我们要以提升良好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建设好美丽乡村,吸引更多人到美丽乡村休闲生活,实现生态、生产、生活的“共赢”。

  着眼未来,绿色发展将为我们带来更加持续、稳健的增长点。我们要不断优化提升乡村良好生态环境,把乡村的绿色底色描绘得更浓,把良好生态环境福祉和经济发展收益共同留在乡村、留给农民,以生态惠民推动农民共同富裕,共享绿色发展和乡村生态振兴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