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安全生产 > 依法行政

安阳县应急管理局
2023年度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计划

安阳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ayx.gov.cn 来源:应急管理局 时间:2023-02-28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河南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按照《应急管理行政执法人员依法履职管理规定应急管理部9号令《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安全生产年度监督检查计划编制办法的通知》(安监总政法〔2017〕150号)的工作要求,结合我安全生产工作实际,编制安阳应急管理局2023年度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计划。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深入贯彻国家、省、市、县关于安全生产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一杜绝、三下降”目标,依法严肃查处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有效遏制亡人事故发生,推动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确保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二、基本原则

(一)严格执法处罚。严格依法依规处罚,对存在多种违法行为的案件要分别裁量、合并处罚,不得选择性处罚。针对执法检查中发现的各类违法行为,实行闭环管理督促企业彻底整改,彻底消除隐患。对于严重违法行为要在依法处罚的基础上,压实整改责任,责令企业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好整改落实。

(二)坚持精准执法。实施分类分级行政执法,按照《安阳应急管理系统安全生产分类分级执法暂行办法》的要求,坚持属地管理、科学分类、合理分级、动态管理的原则,构建权责一致、权威高效、协作顺畅的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机制。

(三)坚持协同高效。加强县两级应急管理部门以及局属各执法股、队信息共享和协调配合,统筹安排检查对象、时间、地域和力量,确保资源优化、协同高效。开展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异地执法检查时,选准配强执法业务骨干,实施联动配合,全面提高监督检查效能。

(四)推行差异执法。对安全生产条件较好的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在一年内安排多次监督检查。安全生产条件较差的重点生产经营单位,一年度内可适当增加检查频次,必要时纳入重点生产经营单位管理。

三、监督检查内容和数量

(一)重点监督检查。重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包括:“两重点、一重大”危险化学品,金属冶炼,涉爆粉尘等安全风险等级较高的生产经营单位;近三年发生过造成人员死亡的生产安全事故、纳入失信惩戒、存在重大事故隐患、试生产或复工复产等生产经营单位。

(二)“双随机”监督检查。一般生产经营单位,结合其所属行业领域、生产经营规模、安全管理状况、安全风险等级等因素,有针对性地开展“双随机”监督检查,原则上中型规模以上企业不少于三分之一。建立健全“一单两库”,制定“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方案,随机抽取被检查对象、随机抽取监督检查人员,向社会公开检查结果。

(三)专项整治行动。按照委、政府和省应急管理上级部门工作部署,结合我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对重点时段、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积极配合市两级联动,采用联合执法、异地执法检查等方式,依法查处企业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及时消除安全生产事故隐患。

(四)监督检查指导。依照法律、法规和“三定”职责要求,对9个)应急管理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执法规范化建设和执法队伍建设进行指导。

安阳县应急管理局2023年共检查企70家,其中重点监督检查企业43家(含危化、烟花爆竹和工贸领域),占比61.43%;随机检查一般企业27家(含危化企业10家,工贸企业1家),占比38.57%。

四、执法工作日测算

根据《中共安阳委办公室 安阳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安阳市应急管理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安办文〔2019〕64号)和《中共安阳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调整市应急管理局行政编制的通知》(安编〔2020〕42号),局机关实有行政在编人员44名,负有安全生产监管相关职责的内设机构4个,人员9名,实际纳入年度执法人员为9名;安阳市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目前在编在岗人员10名,实际纳入年度执法人员9名,占在编在岗人数90%。

经测算,法定工作日共2250个工作日。其中,全年监督检查工作日990个、其他执法工作日357个、非执法工作日903个。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局政策法规牵头,统筹协调各相关室(机构)抓好监督检查计划编制工作。开展省、市、县三级检查计划对接,通报计划落实情况。综合行政执法牵头制定“双随机、一公开”抽查计划,建立执法检查事项清单、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和企业名录库,和市场监督管理局进行对接,完成年度“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抽查工作任务落实。各有关监督检查职能部门负责落实本行业领域的监督检查任务。

(二)规范公正执法。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严格执法行为和执法程序,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监督检查制定《现场检查方案》,检查情况同步录入行政执法管理系统,做到照单检查、线上执法、闭环管理。“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随机选取被检查单位和执法人员,检查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三)改进执法方式。坚持严格执法与指导服务并重,推行“启动会+现场执法检查+总结会”、“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岗位操作员工全过程在场”和“执法+专家”工作模式,充分发挥执法专业人员和行业专家优势。采取“互联网+执法”方式,实施精准执法,切实增强执法效能。

(四)强化执法保障。按照全国《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装备配备标准》,结合执法队伍人员现状,加强执法装备配备。抓好执法业务培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组织专家授课、集中培训、外出学习,全面培训执法人员,提升执法业务能力,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纪律严明的执法队伍。